列车缓缓启动,窗外的景致如灵动的画卷般飞速掠过。
站台上的人群如潮水般退去,高楼大厦渐行渐远。
一座小山悄然映入眼帘,山坡上那一块块规整的田地,仿佛岁月沉淀的记忆。
恍惚间,一片湛蓝的大海如梦幻之境铺展在车窗上,几艘渔船搁浅在滩涂,近处的船只蓄势待发,远处的己然踏上征程。
远山之上,一道金光洒落海面,仿若夜里偷来的金色星辰,璀璨夺目。
此时,微风轻拂,带着淡淡的海腥味,阳光洒在海面,波光粼粼,犹如万千碎金在跳动。
辛辰静静地坐在靠窗的位置,这个角落仿佛是他的一方静谧天地,不受外界纷扰。
窗外变换的风景似能带走一丝内心的哀愁。
他微微侧头,靠在车窗上,清晨八点的阳光柔和得恰到好处,既不会刺痛双眸,更不会将心底的悲伤暴晒于日光之下。
玻璃上倒映出他完美的轮廓,眼眸望向外面的世界,而心却在漂泊中无所依归。
车窗外,偶尔飞过几只海鸟,它们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翱翔,叫声清脆悦耳,为这宁静的画面增添了一抹生机。
车的终点是上海,那个儿时父母曾带他涉足的城市。
他怀念南京路的蝴蝶酥、老冰棍和生煎,妈妈钟情于城隍庙的雪花膏、新潮丝巾和皮草衣,爸爸则对外滩一往情深。
从哥特式、巴洛克式到新古典主义,上海滩的名人传奇,老上海在战火中的涅槃重生,皆如历史的画卷在爸爸的讲述中徐徐展开。
辛辰爸爸感慨着十八岁那年的抉择。
十八岁的他,怀揣仗剑走天涯的豪情壮志,却无奈于现实,退回二线城市。
收敛了年少的光芒万丈,封存了荣归故里的梦想。
十多年过去,魔都早己焕然一新。
辛辰的想象源自电视中的画面:夜幕降临,上海的天际线被绚烂的灯光搅乱,紫、红、绿、蓝交相辉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