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    护眼关灯

三国前传短篇小说 第152章 (第1页)

赶走就算了,所以天下人都称赞他明智,这算是中策。

汉武帝选将练兵,带着轻便的粮草,深入敌境,虽然有打胜仗的时候,但是匈奴也会报复,战争接连不断,打了三十多年,中国疲惫不堪,匈奴也受到重创,天下人都说汉武帝厉害,这算是下策。

秦始皇为了一点小耻辱,就不顾老百姓的死活,修长城,绵延万里,运输物资的队伍,从海边开始,边境虽然守住了,但是中国国内也空虚了,最后连国家都丢了,这算是无策。

现在天下正遭受灾荒,连年饥荒,西北边尤其严重。

要是派出三十万士兵,带着三百天的粮草,一定得从东边的海代,南边的江淮调集,然后才能准备好。

算一算路程,一年都集合不起来,先到的士兵住在野外,时间长了,武器也坏了,肯定没法用了,这是第一个难处。

边境本来就空虚,没办法供应军粮,从内地郡国调,又来不及,这是第二个难处。

算一算,一个人三百天的口粮,得用十八斛粮食,没有牛拉根本不行,牛还得自己带吃的,又得加二十斛,太重了。

胡地都是沙漠盐碱地,经常没有水草,以前的经验来看,军队出去不到一百天,牛肯定都死光了,剩下的粮食很多,人又背不动,这是第三个难处。

胡地秋冬特别冷,春夏风又大,得多带锅碗瓢盆、柴炭,重得不得了,士兵又水土不服,经常生病,所以以前讨伐匈奴,最多一百天,不是不想时间长,是没办法,这是第西个难处。

带着很多辎重,轻便精锐的士兵就少了,走不快,敌人要是慢慢逃走,根本追不上,就算侥幸碰到敌人,又被辎重拖累,如果遇到险阻,队伍拉得很长,敌人前后夹击,危险得很,这是第五个难处。

大规模动用民力,不一定能成功,我很担心。

现在既然己经发兵了,应该让先到的士兵,像我严尤这样的,深入敌境,快速打击,只要能让匈奴受到重创就行了。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架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