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,做了一名语文老师。
九十年代的教育还不发达,郑启思在外考察学习的过程中萌发了创办民办教育的想法,何鲁般作为老乡又是过命的战友非常支持他。
办学校需要大量资金,虽然战友全力支持,但也不能一首亏本开展,所以他采取的是多招收赞助生,多赞助优秀生的办法。
一些中考不理想,不能上高中的学生,可以交赞助费来上振华高中,还有很多复读生也可以通过交费来就读;而一些优秀的中考生,振华高中给出免学费甚至高额奖学金的待遇,吸引他们来报名,这些学生将来又能给振华中学带来荣誉;一些学区不好的学生想读好的初中,一个方法是买学区房,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多花钱来振华上好初中;艺术生,国际生也能为学校带来大量资金。
如此几年下来,好学生给学校带来了美誉度,家里不差钱而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获得了上好学校的机会,各取所需,良性循环。
然而,这真是“良性”的吗?
章原说的没错,现在学生成绩的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。
改革开放是让大家“一部分人先富起来,先富带动后富,最终实现共同富裕”。
如今,一部分中国人先富起来了,国家正致力于实现共同富裕。
成绩的两极分化就像贫富差距,作为学校的掌舵人,郑启思觉得自己也要做教育方面的改革。
教育要改革就要先从教师入手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