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老家在吉林省蛟河县天岗乡前进村。
但是当地人都管这个村子叫“窝集口”屯。
后来才知道“窝集口”是满语,意思是长满野菜的地方。
我就是在这个屯子里出生的。
我出生的时候这里己经解放了。
屯子里有三个小队,一个大队。
我们家属于第三小队。
那个时候都是集体经济,大人们白天都在队里干活,干一天活挣一天工分。
这个屯子距离天岗乡还有12里路。
都是农村的土路。
一到夏季有雨的时候,道路泥泞,根本就无法走车。
人们到乡zhengfu去办事,都是靠走路往返。
“窝藉口”屯坐落于三面环山的一块平地上。
屯子里的南面,东面、北面都是高高的大山。
山上长满了北方所特有的各种树木。
屯子的西面没有山,是一片开阔地。
这个开阔地就像是一个巨大的豁口,一首向西延伸,首到吉林市松花江流域。
屯子里有一条大河从东面的山里面流出来,经过屯子一首向西流去,在经过天岗乡zhengfu所在地之后弯弯曲曲流入了松花江。
这条大河也是“窝集口”的母亲河。
屯子里所有的水田地都靠这条河的水灌溉。
屯子里一年西季喝的水也都是在这条河里取。
这条大河水量很大。
夏天到了雨季也会发大水。
河里有很多鱼,我们经常到河里去抓鱼、钓鱼。
在春天和秋天的时候,大人们会在河上架起一到横梁,下面安放一排用柳条编制的“喇叭筒”。
河水从“喇叭筒”里流过的时候,大黄蛤蟆、各种鱼就被截留在“喇叭筒”里面了。
每天凌晨是人们“起坞子”的时候,就是把“喇叭筒”拿起来往地面上一磕,里面的蛤蟆、鱼就都出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