臣,带的兵又多,一路上老百姓都没吃的,他们去哪找吃的?
我觉得还不如好好选一些能干的牧尹,把赏罚定清楚,让他们把灾民都集中到大城市里,多存点粮食,大家一起守城。
这样贼来攻城,一时半会也攻不下来,退走了也没地方抢粮食,他们就待不住了。
然后再去剿灭或者招安,就容易多了。
要是光派将帅,把郡县都折腾得不行,这祸害比盗贼还大。
陛下您赶紧把那些将帅召回来,让郡县能喘口气。
我田况既然被您委以重任,这青徐二州的事,我肯定能办好,您就放心吧!”
这奏章写得挺好,都是当时的好办法,可王莽这人心眼小,还猜忌田况,觉得他是在扰乱军心,马上就把田况召回京城,让他当师尉大夫,另外派人去接替他。
田况这一走,齐地就乱套了,樊崇他们本来就怕田况,听说田况被调走了,都高兴得不得了,就想着去攻打齐地。
樊崇还定了些规矩,说sharen要偿命,伤人要给人治伤,还真像那么回事,就这么发了个告示,在山东那一带传开了。
王莽派的太师王匡和将军廉丹,在地皇三年孟夏的时候,从京城出发去东边打仗。
那天正好下大雨,全军都被淋成了落汤鸡。
有几个见多识广的老人,看着这些士兵浑身湿透,狼狈不堪,就偷偷地叹气说:“这叫泣军,泣军可不是什么好兆头。”
其实天上下雨本来是常事,就是因为大家都恨王莽,所以才这么说。
王匡和廉丹带着十万精锐士兵,一路向东,沿途到处征粮要武器,要得可狠了。
东边的老百姓都恨透了他们,就编了个歌谣说:“宁碰赤眉,别遇太师;太师还能忍,更始要我命。”
这是为啥呢?
原来樊崇听说王匡他们要来,知道肯定要大战一场,怕自己的手下跟官兵混战的时候分不清敌我,就叫手下都用朱砂把眉毛涂